Welcome to VTOUR   Click to listen highlighted text! Welcome to VTOUR

2025年,AI元年。 讀宋王安石《元日》诗: 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 想起:爆竹一声除旧,桃符万象更新。 灵光乍现,灵感如湧,直如山石成岩,白水成泉,滔滔也一发不可收拾。文芯雕龙,于是乎具象而生。 文芯雕龙 第一本由人与AI協作的电子文艺多模态刊物 Wenxin Diaolong :An e-literary multimodal magazine collaboratively created by humans and AI. 征稿启事:2025年,AI元年。万象更新,旭日东升。文芯雕龙,借古鸣今,古韵新声。举凡诗歌,散文,随笔,议论,报告文学等多模态文体,皆在所欢迎。除亲手创作作品外,也欢迎AI协作作品。非有意标新立异,而在于顺势尝试迎接AI潮流也。 出版日期:2026年1月1日。 欢迎大家,共造鑄炉,齐迎新年新物新气象.

文芯雕龙:人机协作的文学新篇
以下是基于您提供的文本创建的详细简报文档:
简报文档:《文芯雕龙:人机协作的文学新篇》
主旨: 《文芯雕龙》是一本旨在探索人与AI协作创作文学艺术的电子多模态刊物。它诞生于“AI元年”2025年,并计划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出版,标志着文学创作领域迎来新气象。
主要主题与重要理念/事实:
1. “AI元年”与新纪元的开启:
    ◦ 文本明确指出“2025年,AI元年”。这一表述将2025年定义为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,是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影响生活和创作的起点。
    ◦ 作者提到在阅读宋代王安石的《元日》诗后,引发了“灵光乍现,灵感如湧,直如山石成岩,白水成泉,滔滔也一发不可收拾”,并由此催生了“文芯雕龙”的具象化。这暗示了AI时代的到来,如同新年伊始的万象更新,带来了新的创作可能性和理念。
    ◦ 引用诗句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以及联想到的“爆竹一声除旧,桃符万象更新”,都强调了告别旧有模式,迎接新事物、新气象的主题。
2. 人机协作的文学新模式:
    ◦ 《文芯雕龙》的核心定位是“第一本由人与AI協作的电子文艺多模态刊物”。这直接点明了其作为文学创作领域创新尝试的性质。
    ◦ 征稿启事中明确欢迎“AI协作作品”,并解释其目的在于“非有意标新立异,而在于顺势尝试迎接AI潮流也”。这表明刊物并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新颖,更是积极响应并融入AI技术发展的大趋势。
    ◦ “人机协作”是贯穿始终的关键理念,强调人类创作者与人工智能共同参与创作过程,而非AI完全取代人类。
3. 多模态文学的探索:
    ◦ 刊物定位为“电子文艺多模态刊物”,并在征稿范围中列举了“诗歌,散文,随笔,议论,报告文学等多模态文体”。
    ◦ “多模态”一词暗示了刊物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文字形式,还可能包含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,这与AI技术在多媒体内容生成方面的能力相契合。
4. 借古鸣今,古韵新声:
    ◦ 征稿启事中提到“文芯雕龙,借古鸣今,古韵新声”。这表明刊物虽然拥抱新技术,但并非完全割裂传统,而是试图在传统文学的底蕴上,借助AI技术发出新的声音,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。
5. 开放与共建精神:
    ◦ 刊物邀请大家“共造鑄炉,齐迎新年新物新气象”。这体现了开放、包容、共同参与的理念,鼓励各界创作者积极投稿,共同探索人机协作文学的未来。
    ◦ 出版日期定于“2026年1月1日”,选择元旦这一充满新意的日期,进一步强化了迎接新篇章的象征意义。
总结:
《文芯雕龙》作为“AI元年”的产物,代表了文学创作领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积极回应和探索。它通过人机协作的方式,尝试打破传统文学的边界,拥抱多模态表达,并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。这本刊物不仅是文学实验的平台,更是对AI时代下文学创作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大胆展望和实践。
Click to listen highlighted text!